伊莉討論區

標題: 在浴火中重生:淺談敦克爾克的結尾 [打印本頁]

作者: Oyuki    時間: 2017-7-26 10:34 PM     標題: 在浴火中重生:淺談敦克爾克的結尾

諾蘭電影的結尾,是在懸念中抱持著盼望的。那是一種心靈洗滌、相信明天會更好的正向
情感。在《黑暗騎士》中,我們目睹了黑夜轉黎明的瞬間,即使高譚如何令人絕望,我們
仍有一位沉默的守護者。在《全面啟動》,陀螺只是吸睛的幌子,無論它最後是否有停下
,我們都知道柯柏已然放下執念,回到了屬於他自己的地方。而在《星際效應》中,儘管
我們不知道庫伯能否順利找到布蘭戴博士,但一個嶄新的世界已橫亙在他與觀眾們的眼前
,渴望被探索。

在這些結尾中,德國作曲家漢斯季默的配樂都扮演了非常關鍵的地位。用來堆砌情緒的「
季默式音牆」往往正是在這個時候來到高潮,甚至壓過整個畫面與音效。在《黑暗騎士》
中我們有”A Watchful Guardian”,在全面啟動中我們有”Time”,而在《星際效應》
中我們有”Where We’re Going Now”。

那麼在《敦克爾克》呢?老實說我第一次看的時候已經被攝人的鏡頭與壓迫感十足的音效
給弄得喘不太過氣來,使我來不及留意諾蘭和季默對結尾的處理。一直要到第二次看,我
才發現諾蘭與季默兩人仍舊不改其一貫的風格。在敦克爾克中,我們有”Variation 15"

本曲實際上是脫胎自英國古典作曲家愛德華·艾爾加(Edward Elgar, 1857–1934)所創
作的《謎語變奏曲》(Enigma Variations)當中的第九號變奏:Nimrod。Nimrod是艾爾
加最膾炙人口的作品之一,在英國比較莊嚴隆重的場合,如喪禮、陣亡軍人紀念與專門紀
念兩次大戰中殞落性命的國殤紀念日(Remembrance Sunday)等時常都能聽到這首曲子─
─比較特別的或許是九七香港移交中國時也演奏了此曲。《謎語變奏曲》一共有14個變奏
,而敦片的曲目則取了第十五號變奏(Variation 15),致敬之意不言而喻。

Nimrod一詞在《聖經‧創世紀》中指的是全能的獵人,若說對應到敦片中、湯姆哈迪駕駛
的那架超神的噴火式似不為過──他在片中至少擊墜一架轟炸機和三架戰鬥機。但比較有
意思的,或許還是第九號變奏背後的典故。相傳艾爾加曾經因為陷入低潮而打算放棄作曲
生涯,他的朋友同時也是他的出版商奧古斯都‧耶格(Augustus J. Jaeger )勸他不要
放棄希望,他拿出貝多芬的《悲愴》作為例子來勉勵艾爾加,說貝多芬即使生活不順卻仍
然能在逆境中譜寫出更出色的曲子。受到激勵的艾爾加,日後在創作《謎語變奏曲》時,
第九號變奏便是在描述耶格,以及耶格那「即便在逆境中也不要放棄」的勉勵。

看到這裡,似乎就不難理解,為什麼諾蘭與季默,會在《敦克爾克》片尾選用了這個變奏
當基底。因為對本片所描寫的二戰英國來說,敦克爾克毫無疑問就是一場軍事大災難,它
是英國在戰爭中所遭逢的逆境。但英國人不會放棄希望,也不會放棄抵抗,他們會像創造
出更好作品的艾爾加一樣,挽回失敗所丟失的尊嚴,開創出一個更好的新時代。

但是光有音樂仍然不夠,我們仍需要在視覺上有一個帶有懸念但又充滿希望的畫面構圖,
才能拚完關鍵的一角。這回扮演這個角色的,是湯姆哈迪飾演的英國空軍飛行員費洛所駕
駛的噴火式戰鬥機。

費洛放下機輪的操控桿壞了,但是費洛並不氣餒,他用盡全身的力氣拉動槓桿,一點、一
點地慢慢將機輪放下。在那個蒙太奇的瞬間,我幾乎看到了英國人”Keep calm and
carry on”(保持冷靜,繼續前進)精神的活生生體現。

我從來沒想過諾蘭可以把噴火式戰鬥機拍得這麼美。即便在看敦片以前就已耳聞這回諾蘭
是搬出真的噴火式戰機來拍攝,但實際看到時仍不免發出讚嘆之息。那沐浴在夕陽底下、
緩緩放下機輪的噴火式戰鬥機,彷彿具有生命。如果戰鬥機像是大鳥,那噴火式戰鬥機想
必就是鳳凰。

彷彿要呼應名字似的,它最後也吐出了絢爛的火舌,成為了浴火的鳳凰。即便飛行員前途
未卜,即便法西斯的鐵蹄蹂躪全歐,但我們知道,一個全新的世界,將要浴火重生。


作者: a80695    時間: 2021-12-3 08:54 PM

浴火重生真的演得很棒的電影
這部真的很值得一看




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(http://saki.eyny.com/) Powered by Discuz!